回望2024年,我們記住了什么?
是辦事更便捷的省心,也是社區服務更精細的暖心;是下調存量房貸利率、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歡心,也是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發放以舊換新消費補貼的舒心……這一年,一批“冒著熱氣”的改革成果,成為我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號角。2024年,全區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考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錨定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加快建設美麗新寧夏、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寧夏篇章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2024年10月17日,群雁在領航員的引領下在沙湖上飛翔。寧夏日報記者 王鼎 攝
(一)
改革,是發展的“重要法寶”“必由之路”“關鍵一招”。對于當下的寧夏,為什么要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是首先要破解的難題。
為什么改?審視當下,全國各地競相發展的大潮中,寧夏必須抓住歷史機遇、跟上改革步伐,抓住新一輪發展的戰略主動,以改革增創發展優勢、凝聚奮進力量。
摸清底數,才能精準施策。針對改什么的問題,我區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重大改革部署,緊盯涉及寧夏長遠發展、涉及體制機制的重大問題,省級領導同志統籌組織主責單位力量,緊抓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要害,分領域分專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形成58份高質量的調研報告。
回望寧夏走過的改革路,已經啃下了不少硬骨頭,但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已經攻克了不少難關,但還有許多難關要攻克。如何更大力度、更多方位、更深層次推動改革全面深化?
改革,就是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解放思想,勇于打破守舊思想觀念,突破利益固化藩籬。
自治區黨委改革辦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圍繞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開展健全完善先行區建設政策和指標體系、“六權”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國資國企改革等專題調研,研究提出破解難題、深化改革的思路建議。
全面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銜接“十四五”規劃總結評估和“十五五”規劃前期謀劃,自治區黨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出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寧夏篇章的《意見》,明確了354項重要改革舉措,形成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書、施工圖,吹響了全區上下搶抓歷史機遇、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的沖鋒號。
自治區主要領導多次帶隊到國家部委和央企對接工作,召開寧夏與央企深化產業合作座談會,圍繞重大鐵路項目建設、能源開發利用、現代煤化工發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等方面,爭取國家政策、項目、資金支持,拓展央地合作渠道。主動對接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組織自治區黨政代表團先后赴甘肅省、陜西省考察學習交流,建立產業發展、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科技人才交流等協作機制,聚力推進區域聯動、創新聯合、開放聯通、生態聯治、文旅聯袂,力促與毗鄰省區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改革要以解構的思維、解題的思路,抓緊抓實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要害,謀好抓好全局性、根本性、長遠性重大任務。
在2024年的時間坐標軸上搜索,從聚焦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到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從建立資源高效統籌開發利用機制到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協同發力,從城鄉融合和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改革再到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隨著一項項新任務新舉措的落地,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的主攻點、前行方向。
錨定改革發力點,用改革破題解題答題,全區上下拿出眾人拾柴的心勁、逢山開路的闖勁、甩開膀子的干勁,謀在“深”處、干在“實”處、抓在“新”處。
當阻礙高質量發展的難點、人民群眾反映的痛點、影響市場活力的堵點被清晰梳理、逐項攻克,我們在改革發展的實踐探索中找出路、找對策,在發展向好的趨勢中收獲了2024年改革的亮眼“成績單”:
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加快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高質量完成國家部署的21項“一件事”,平均壓減辦理環節75%、申請材料76%。24個開發區全面推行“管委會+公司”管理運營模式,寧東基地探索建立以爭先進位為導向的績效考核模式。公開推介100個鼓勵支持民間資本參與的重大項目。出臺零基預算改革實施方案,在區本級17個部門和3個市、縣(區)開展先行試點;
產業逐“綠”向“新”,建成國家第一批300萬千瓦光伏基地,高效推進300萬噸級CCUS項目,新能源裝機容量占比超54%,新能源利用率達96.3%。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產業鏈延伸、70萬噸/年煤制烯烴新材料等重大項目穩步推進。蒙牛寧夏工廠榮獲全球首家液態奶“燈塔工廠”稱號。寧夏天地奔牛傳動科技有限公司在產業聯盟“最強大腦”的助力下,建成減速機數字化車間,生產效率提高25%,生產周期縮短25%。國家能源集團西部能源、西部鐵路兩家百億級投資公司落戶寧夏,深度融入“煤電運化”運營體系;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縱深推進,開工建設年度“三山”生態保護修復項目206個。全面推進“四水四定”先行先試和節水控水行動,率先在全國開展省域水預算管理試點。寧夏首次代表中國在聯合國有關會議上宣傳推介荒漠化防治“中國智慧”和“寧夏經驗”。建立全國首個國家部委與省區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聯合共建工作機制……
農戶采摘果實。近年來,固原市深入推進山林權改革,實現國土增綠、林業增效、農戶增收。寧夏日報記者 馬楠 王洋 攝
(二)
“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
一次不跑路辦理的舒心體驗、一筆購買家電時的優惠補貼……實實在在的政策利好,讓一份份獲得感、幸福感觸手可及。
下樓就能上班、出門就是廠房,提及便捷的就業環境,家住靈武市城區街道鎮河塔社區的楊彩玲滿臉滿意。為更好解決移民就業問題,該社區聯合靈武市就業創業服務中心成立了鎮河塔勞動力市場、勞務工作站、移民就業服務專班,為移民群眾就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去年,鎮河塔社區建設典型經驗入選國家首批10個完整社區。
讓鎮河塔社區居民滿意的不止就業環境的改善,15名醫務人員每人承擔5棟樓居民的健康管理,為慢病患者提供個性化、全程化醫療服務。社區補齊設施短板,配建幼兒園、商業街、衛生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居民黃先生感慨地說,社區的變化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大家在家門口就把該辦的辦了。
不去稅務局大廳就能辦成事?寧夏倬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財務人員趙慧榮決定試一試:打開電子稅務局網站,就能實現稅費“一鍵申報”。去年5月,趙慧榮申報享受2023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累計962.5萬元,大大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
“人在外地也能隨時在電子稅務局辦稅,這效率,杠杠滴!從立項到清算審核,稅務機關都全流程跟進、全環節輔導,實實在在解決了企業難題!”趙慧榮對稅務部門的“定制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
銀川市民周藝蓉節儉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換了新房,卻對舊家電的去留問題犯了難:“留下吧,三天兩頭小毛病不斷。丟了吧太可惜,新的也太貴,雜七雜八下來不得好幾萬。”得知銀川市出臺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周藝蓉連忙跑到各個賣場、家居城比較,把家電、廚具都換了,算下來優惠近5萬元。周藝蓉坦言,要不是遇上了好政策,她想都不敢想有這樣“大手大腳”的消費體驗。
去年以來,我區聚焦群眾關心的衣食住行、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各個環節,緊盯老百姓反映強烈的政策執行中“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問題,制定出臺一系列有針對性、有含金量、有溫度的改革舉措,打通一個個痛點難點。
回頭看,成績耀眼奪目,每一個領域和環節經驗的創造和積累,正在不斷結出累累碩果。
向前看,改革任重道遠,將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需要我們每個人繼續努力。
2025年,讓我們接續奮斗、砥礪前行,用實干書寫改革的新篇章。
【短評】
以改革“一子落”帶動發展“滿盤活”
2024年,改革再次成為關鍵詞。
塞上大地的每一座城市、每一處鄉村、每一個家庭發生的變化,每個人收獲的小確幸,都是改革的縮影,都是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的“代表作”。
改革改變了什么,在6.6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們看到了豐厚的資源基礎和廣闊的開發前景,看到了寧夏在現代煤化工、清潔能源、數字信息、有色金屬、新型材料等領域的潛力,也看到了各級黨委和政府“奔著問題去,跟著問題走”,把事關民生福祉的改革事項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好回應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的信心和決心。
從產業發展到民生保障,“改革”這個關鍵詞,映照出發展新印記,傳遞出發展新使命。新的一年,讓我們保持闖勁,不為陳規所羈、不為陳見所束、不為困難所懼,聚焦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用足用好改革“關鍵一招”,不斷提高改革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改革中結出累累碩果,努力以改革“一子落”帶動發展“滿盤活”。(寧夏日報記者 姜璐)
“數”說改革
● 出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寧夏篇章的《意見》,確定14個部分55條354項重要改革舉措
● 對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中央部署的示范區、試驗區等各類示范建設和改革試點進行了總盤點,研究提出了36項示范建設和59項改革試點推進舉措
● 加快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高質量完成國家部署的21項“一件事”,平均壓減辦理環節75%、申請材料76%
● 24個開發區全面推行“管委會+公司”管理運營模式,寧東基地探索建立以爭先進位為導向的績效考核模式
● 出臺零基預算改革實施方案,在區本級17個部門(單位)和3個市、縣(區)開展先行試點
● 中衛市算力分指數在全國302個城市中位居第四,算力資源環境指數全國第一
● 寧東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入選2024年國家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 建成國家第一批300萬千瓦光伏基地,高效推進300萬噸級CCUS項目,新能源裝機容量占比超54%,新能源利用率達96.3%
● 建成寧夏高等研究院并完成首屆碩博士招生計劃
● 組建首批產業科技創新聯盟5家,鼓勵967名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到職業學校任教或兼職,新獲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流動站5家,實施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43項、重點東西部科技合作項目125項、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2項
● 靈武市鎮河塔社區建設典型經驗入選國家首批10個完善社區典型案例
● 推動國資國企做強做優做大,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完成了70%以上主體任務
● 支持引導企事業單位柔性引進兩院院士2人、國內知名專家130人,國能寧煤400萬噸/年煤制油項目團隊榮獲首屆“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六盤山實驗室1人入選“全國科創名匠”
● 4部作品獲得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2部作品獲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1部作品獲第34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
●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省級政府養老保險工作考核機制,在5個縣(市、區)的16個村(社區)開展養老保險集體補助試點,制定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12項務實舉措
● 出臺穩內拓外促就業20條,青年就業創業12條等政策,出臺創業擔保貸款和創業孵化園管理辦法,建成創業孵化園120家
2024寧夏全面深化改革大事記
● 自治區黨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關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寧夏篇章的意見》
● 制定實施“強培優”工程加快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改革方案
● 出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東數西算”工程寧夏樞紐建設、培育壯大數字信息產業基地建設等實施方案,建成和在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34個
● 資源高效統籌開發利用機制基本建立
● 推動高中階段教育多樣化特色發展,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質量評價、深化產教融合改革
● 率先在全國開展省域水預算管理試點
● 實施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推進“全災種、大應急”標準化建設
● 深化“一老一小”服務體系改革,省級層面率先建立經濟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和護理“兩項補貼”制度,率先實現單獨序列養老護理員職稱評審,推行育兒補貼金制度
● 寧夏首次代表中國在聯合國有關會議上宣傳推介荒漠化防治“中國智慧”和“寧夏經驗”
● 建立全國首個國家部委與省區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聯合共建工作機制